預備好的環境
唯有預備好了環境,所有的工作才能真正的開始。
- 完備的環境並不是蒙特梭利一個人提出來的,很多科學家都曾提出要想一個有機體得到良好的發展,就要有一個預備好的環境。
- 在我們周遭的大自然就有很多的例子:
☑ The womb 子宮
☑ The nest 鳥巢
☑ The anthill 蟻穴
☑ The beehive 蜂窩
- 一個完備的環境必定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 保護在生活其中的有機體之生存。
- 支持生活在其中的有機體的自然發展,亦即滿足其發展需求。
- 滋養生活在其中的有機體,協助有機體達到最大的發展潛能亦即其進化極致。
- 蒙特梭利博士的環境:
- 每一個環境都有一個方程式,以下三點要相互配合才能達到這個環境的完整的預備,方程式的每一項出現錯誤,整個實驗就會失敗
- 各發展階段的蒙特梭利環境:
- 嬰兒環境-出生6周到15-18個月左右NIDO
- 幼兒環境-15-18個月到至三歲左右(IC)
- 兒童之家-3-6歲(CASA)
- 小學低年級:6-9歲
- 小學高年級:9-12歲
- 大地之子:12-15歲
- 孩子:
- 三歲以上的環境,都是三年為一個間隔。
- 同一個環境的孩子發展需求較相近。
- 環境應該要反應在該社群的文化以及文化的混合。
- 理想上,男女人數平均。
- 混齢編班。
- 混齢班組成:
- 三歲的孩子從社會上來的,占其中的三分之一。
- 四歲的孩子也要占三分之一,在教室有了一年的經驗。
- 5-6歲的孩子占三分之一,在教室裡有了兩年的經驗,完整的應用整個環境。
(若有轉校的孩子先教給孩子日常生活常規,再進入數學區工作)
- 如何給家長介紹混齢班的好處:
- 透過對於彼此的觀察學習。
(若孩子有說髒話,不用跟孩子說你說髒話了,可以跟孩子家長告知:○○今天說髒話了,
但我們教室裡沒有這樣的情形,如果家 裡有人說髒話、夫妻吵架…等,避免出現在在孩子面前,讓孩子吸收學習到。)
- 借由協助他人學習,(團體中的專家)
- 借由與他人分享來證實自己所知。
- 互為彼此行為表率。
- 共創一個社群。
(以後出社會會跟不同年齡層的人打交道,若讓孩子在幼稚園就先接觸到,孩子可以學習到如何和年長年齡層溝通以及小弟弟、
小妹妹溝通,借此接觸社會不同的群體。)
- 成人:
- 受過特殊訓練,對於其工作物件的年齡族群的發展需求有相當程度瞭解
- 瞭解該年齡層合適的技巧以及課程
- 努力培養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所說的耐心,謙虛,智慧,樂於助人等美德
- 教具/周遭環境
- 教具以及環境要適合孩子的年齡層。
- 教具以及環境必須要吸引人而且美觀。
(以孩子的角度,讓孩子覺得吸引人)
- 教具以及環境必須要提供足夠的挑戰以及令人感興趣而想要學習的元素。
- 教具以及環境必須要符合孩子該年齡層的身材。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